2月25日晚,铜梁高楼镇的一个农家小院,灯火通明,陈爷爷一家正品尝着时隔五载的团年饭。“感谢蓝法官,我们一家人终于在正月十五过大年前,又坐在一起吃团年饭了”,陈某甲在微信里向蓝海宾法官致谢。
巡回审判为便民
高楼镇龙塘村的陈爷爷和邹婆婆已八十高龄,现有两儿和两女。近五年,小儿子陈某乙不与家人来往,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陈爷爷和邹婆婆将小儿告上法庭,并追加另三子女为共同被告,要求支付赡养费。
因老人行动不便,2月25日,铜梁法院蓝海宾法官来到陈爷爷家的小院,巡回审理了两位老人的赡养纠纷。经开庭审理,蓝法官很快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两儿子每人每月出钱1400元,两女儿轮流照顾陈爷爷和邹婆婆的生活起居。
化解积怨促团聚
两位老人对赡养问题的处理非常满意,但蓝法官心理并不踏实。在开庭审理和调解过程中,蓝法官了解到小儿子陈某乙五年来不赡养父母、不与家人来往,是因为陈某乙与父母和哥哥陈某甲之间存在五年都未能化解的积怨。
陈爷爷和邹婆婆居住在陈某甲家,陈某甲与陈某乙农村老房子相邻,陈某甲宅基地堡坎有一段突出的部分,视线上遮挡了陈某乙房屋的正大门,陈某乙认为有损风水。2015年,陈某乙旧房改建,多次与父母和陈某甲协商除去堡坎突出部分,因平时家庭的一些小矛盾,陈某甲和父母始终不同意整改堡坎,父子三人产生积怨,陈某乙不再与家人来往,不再尽赡养义务。虽不来往,但房屋相邻,生产生活中不断产生新的矛盾,父子三人积怨与日俱增。
作为铜梁法院“一镇一法官”工作机制高楼镇的联系法官,蓝海宾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不从根本上化解陈爷爷家的家庭矛盾,很难确保陈某乙今后能主动及时履行赡养协议,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矛盾,甚至引发新的诉讼。
处理完赡养案件,蓝法官走下审判席,坐到陈爷爷家人中间与他们交流起来,“巡回审理老人的赡养案件是我作为一名法官的职责,为你们解决堡坎纠纷是我作为‘一镇一法官’联系法官发现纠纷解决问题、参与诉源治理的工作要求,我希望陈某甲、陈某乙拿出诚意,各让一步,把问题解决好。”
蓝法官进一步具体了解了陈爷爷家的家庭矛盾,找准问题点,提出折中建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调,父子三人终于达成了初步意见:陈爷爷和陈某甲同意陈某乙改建堡坎,陈某乙同意在堡坎适当位置增设梯步以方便陈爷爷和陈某甲出入菜地。蓝法官仍不放心,为直观展示初步方案,拿着卷尺当着前全家人的面丈量划线,明确改建界线和梯步位置。
丈量结束蓝法官叮嘱:“你们不能在未告知对方的情况下擅自动工,以免引发新的矛盾。我将持续关注这事,你们施工的时候通知我,我会到现场督促,把你们之间的问题彻底解决好。”陈某甲、陈某乙答应了蓝法官的要求。
赡养纠纷顺利解决,堡坎纠纷达成初步协议,陈爷爷一家沉浸在高兴和感激之中。临行前,蓝法官提议:“今天是正月十四,你们一家人好好坐下来,吃一顿团年饭”。陈爷爷一家欣然答应。
自铜梁法院建立“一镇一法官”工作机制以来,全院28名像蓝海宾法官这样的联系法官深入联系镇街,宣讲法律、解决法律问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参与诉源治理,让乡村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助团圆、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